找到相关内容6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三性说源流探微--兼评法相与唯识分宗说

    于是遍计所执也有言诠和离言两种方式,正如唐译《楞伽》所说的“名相计着相”和“事相计着相”:“妄计自性从相生,云何从相生?谓彼依缘起事相种类显现,生计着故。大慧!彼计着事相,有二种妄计性生,是诸如来之所...

    孟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749691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1

    遍计所执性,二是依他起相,三是圆成实性。三性立足于依他起性而展开,即妄识活动后所呈现的似能取的见分和似所取的相分是有的,为缘起的假有;在依他起性生起的妄执,即我执、法执的境相是没有的;而在依他起相上不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256497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1)

    的,为缘起的假有;在依他起性生起的妄执,即我执、法执的境相是没有的;而在依他起性上不起妄执,现量显现的空性——圆成实性又是有的。认识到三性中遍计所执性非有,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非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956515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2)

    空性为什么又叫做法界?界是因的意思,即圣法生起之因。也就是说,无漏智慧是依空性生起的。   “无我等义如理应知。”空性又可以叫无我性,又可以叫法性。此外,空性还有很多其他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056516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

    由众缘而现前。并明确地指出:‘即一切为缘起法,由因缘生,非由空性生起一切或具足一切。然这里要郑重指出的,性空即缘起本相,不应作形而上的实体看,也不应作原理而为诸法的依托看;这是形上形下或理事差别者的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五重玄义

    思,均是性的作用。视性、闻性、嗅性、尝性等,均具有各种功能,能发挥各种作用。所以,心是由性生起来,才派上用场的。性是体,心是用;性是理,心是事。性是真实永存的,但却无形无相,经上有时亦谓之“真心”。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3858288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禅宗思想来源初探

    《坛经》禅宗思想来源初探  北京大学教授 许抗生  笔者曾于1994年发表过一篇题为《略论禅宗佛学的理论基础——真如缘起论》的文章,此文发表在《文化与传播》(第二辑)的论文集上,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。文中阐说了《坛经》中的真如佛性的思想,认为慧能在《坛经》中提出的性含万法、性生万法的思想,即是宣扬真如(真心)缘起论或称真心一元论的思想,是属于大乘有宗范围的学说。同时文中也提出了慧能《坛经》的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4259974.html
  • 太虚印顺对中国佛学态度的比较分析

    出于一心,一心具足,无欠无余。 ‘性’ ,什么是性?法性平等。如佛法以缘起为宗,那就因果差别,熏修所成。现在以法性而为宗元,如禅宗说‘性生’(“何期自性能生万物”),天台宗说“性具”,贤首宗说“性起...

    李宜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1961562.html
  • 阿赖耶识净染说浅析

    可以看出阿赖耶识比起种子而言更为根本,阿赖耶识成了建立种子的依止: 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,有种子性不应道理?谓六识身辗转异故。所以者何?从善无间不善性生,不善无间复善性生,从二无间无记性生,劣界无间中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4761708.html
  • 法脉——教派:法相唯识宗之中国命运

    ldquo;性生”等心性本体论作为依据,走的是一道重解悟、重直觉的佛性体认路径。其强调从本末、源流诸关系上直接打通一切存在的界限。佛性与问学为一,真如不在无明之外,功德的具足亦不待外求,只要返本或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5461717.html